由浙江大学出版社与杭州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俞则忠《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的使命》一书即将出版发行,这是目前国内一本比较全面和系统分析、研究和探索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专著。

  该书用哲学思维和方法分析研究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理论问题,积极探索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必然性和规律性;通过分析我国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实践过程和活动,提出实现共同富裕关键是乡村、重点是产业、核心是农民的观点,并贯穿始终。

  该书从乡村振兴的必然性、逻辑性、规律性、历史使命、时代使命、复兴使命等维度,阐述共同富裕与新农村建设等问题,这对于当前我国深入研究和探索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历史和逻辑发展

  作者认为,2021年我国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这是当代中国的一个伟大历史事件,也标志着我国从全面小康迈向共同富裕的更加伟大时代。因此,我国实现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有其历史必然与内在逻辑发展过程。

  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客观性  作者认为,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经济发展的维度分析来看,共同富裕不仅要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个较高水平,而且还要求不同群体间的差距得到合理控制与缩小,这个现象就反映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客观性和现实性,也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第一,从共同富裕与实施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来看。作者认为,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不同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目标与艰巨的发展过程。乡村振兴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我国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第二,从共同富裕与改善农村“硬件”和“软件”的客观条件来看。作者认为,共同富裕不仅体现在经济收入的维度方面,还应该体现在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事业等方面发展差距的缩小上。因此,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仅靠农业现代化是不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迈向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因此,要改善农村生产配套的客观条件的基础性工作。

  第三,从共同富裕与解决农村民生保障短板的客观基础来看。作者认为,目前我国农村民生保障存在短板,主要是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明显不足,这些民生领域的短板将直接对农村留不住人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急需改变农民收入低于城市居民的现状,这是未来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问题。

  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必然性  作者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建设新型城乡工农关系的一个非常关键问题。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持续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不仅关系发展的正义性,更关系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因此,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是必然要求。

  第一,从共同富裕与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性来看。作者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共同富裕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和具体任务。走共同富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因此,以共同富裕为发展主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从共同富裕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然性来看。作者认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既体现“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也体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推动共同富裕的使命和担当。因此,农村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战场,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推动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第三,从共同富裕与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必然性来看。作者认为,实现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而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乡村振兴不仅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而且也是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历史性  作者认为,实现共同富裕与振兴乡村是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社会主义历史发展是分为不同阶段的,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因此,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实现共同富裕就要掌握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和历史性,认识到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历史进程。只有实现乡村振兴,才能达到共同富裕。

  第一,从共同富裕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历史性来看。作者认为,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一种最简明表述,是中国人民独立之后积极追求的价值和目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而只有共同富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选择。

  第二,从共同富裕与加快城乡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历史性来看。作者认为,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之后,要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加快城乡要素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数量供给和质量供给都是短板,这些现象和问题不利于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因此,要加大对农村发展所需“硬件”和“软件”的投入。

  第三,从共同富裕与落实乡村振兴政策的历史性来看。作者认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而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就要全面制定推进乡村振兴政策,这是一个政策历史演进的过程。

  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性  作者认为,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目标深入观察和分析研究来看,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目前我国已经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为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推进高质量乡村振兴,大力促进共同富裕。

  第一,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一致性。作者认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我国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因此,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逻辑上是相互关联的。

  第二,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共振性。作者把“共振性”运用到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关系的问题上,是为了说明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同样有共振性的作用。因此,从城乡关系、共享发展、建党百年等三个共振层面,阐述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共振的内在逻辑。

  第三,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逻辑性。作者认为,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是遵循历史和逻辑统一原则进行着的。主要表现为我国乡村改革经历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重心转移”→“新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发展的内在逻辑性。

  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艰难性  作者认为,当下实现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共同目标。但是,在城乡居民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上还存在一些难点、痛点和挑战,主要有:

  第一,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难点”。作者认为,消除贫困,消灭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的共同期待。但是,当前的最大难点是农村,最大的问题是发展理念;还有农民致富强烈愿望与农民持续增收乏力的矛盾突出,以及地方财力捉襟见肘的矛盾突出等。

  第二,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痛点”。作者认为,在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城乡之间存在着许多痛点。主要表现为城乡差距中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教育养老的差距、城乡医疗差距、城乡消费差距、城乡就业差距等;城乡保障中的“新市民”住房痛点与民生短板“痛点”;还有城乡居民、城乡企业没有同等公共服务的待遇,尤其是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越来越多、农村人去楼空田抛荒等问题。

  第三,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挑战。作者认为,我国在实施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征途中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城乡要素市场的壁垒,土地要素交易存在壁垒,资本要素下乡存在壁垒。还有,目前资本下乡从事“非农化”经营受到严厉限制,以及农村民生保障的短板等。

  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作者认为,要实现共同富裕,就要掌握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到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矛盾,只有实现乡村振兴,才能谈得上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由之路  作者认为,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从全面小康迈向共同富裕,就需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和建设新农村的有效衔接,这是实现共同富裕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键性环节。

  第一,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经之路来看。作者认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并明确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是当下我国实施的一个伟大战略。

  第二,从坚持高质量持续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然之路来看。作者认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因此,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没有产业支撑,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就没有了依托,农民增收只能是一句空话。

  第三,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来看。作者认为,当前仍然面临着国内和国际的非常严峻形势。只有推行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解决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的一些障碍。

  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质特征  作者认为,在我国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只有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民增收,才能实现农村共同富裕。

  第一,从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来看。作者认为,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把实现共同富裕理解为一个历史过程和趋势,而且指明了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目的。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始终坚持既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又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自觉地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第二,从共同富裕是在生产力发达基础上才能实现来看。作者认为,我国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让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变得更加紧迫,这要求我们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在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要着力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又要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通过改革提高生产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从共同富裕是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统一来看。作者认为,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期盼。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富裕。坚持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统一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本要求  作者认为,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也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上的普遍富裕。

  第一,从共同富裕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来看。作者认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只有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共同富裕。

  第二,从共同富裕是消除两极分化和防止扩大差别来看。作者认为,共同富裕是要消除两极分化和防止扩大差别。消除两极分化和防止扩大差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因此,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从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来看。作者认为,共同富裕是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巨大动力。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大力改革创新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规律性  作者认为,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实现共同富裕,关键在乡村,重点在产业,核心在农民。因此,既要研究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内在联系,更要探索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规律性。因此,作者从一个全新视角和维度,第一次提出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三条发展规律。

  第一,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变革发展规律。作者认为,只有正确认识和利用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变革发展规律,才能为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注入新的活力。主要表现有:

  一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同步变革来看:要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要完善经济基础与改革政策制度,才能巩固和加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地位;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推动人民群众实现更高质量更高品质美好生活改变的进程。

  二是从传统农业与智慧农业互动变革来看: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变革、从特色农业走向生态农业的变革、从科技农业走向智慧农业的变革。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农业发展,还要合理运用科技将农业智慧化。所以,从实现农业农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彰显出智慧农业的伟大变革。

  三是从农村要素市场与农村资源配制变革来看:要注重农村资源要素配置改革和变革起因、农村要素市场化改革和变革方法、农村要素市场化改革和变革方向。总之,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变革发展规律,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只有认识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变革发展规律,才能在社会经济变革中掌握主动权。

  第二,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生态发展规律。作者认为,实现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一定要遵循生态发展规律。主要表现有:

  一是从生态农村与产业融合发展来看:要注重农村生态经济的产业化、农村生态农业的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生态环境。

  二是从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来看:要大力发展循环生态经济、要不断增强农村科技能力、要加大农村生态环境资金投入。

  三是从“数字农村”与农村生态赋能发展来看:要注重农村生态农业数字化、农村生态农业自动化、农村生态农业网络化。“互联网+农业”已经成为一种生产方式、产业模式、经营手段。总之,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生态发展规律,反映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性。只有认识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生态发展规律,才能确保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第三,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共享发展规律。作者认为,要实现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必须要有雄厚的物质财富基础和丰富的精神财富条件,这既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体现全体人民的共享原则。主要表现有:

  一是从先富与后富共享发展来看:从平均主义到先富是一个进步,从先富到后富是一个跨越,从后富到共富是一个质的飞跃。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后富”与“共富”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共同谱写出辉煌壮丽的改革进行曲,两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并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践行着。因此,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要秉承共享发展理念、走共同富裕道路,才能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发展。

  二是从城乡与区域均衡发展来看:城乡与区域发展结构必须合理调整、城乡与区域发展格局必须保持平衡、城乡与区域发展必须同步增长。城乡和区域发展应该同步增长。

  三是从富裕与质量并重发展来看:要注重共同富裕与高质量发展的辩证统一、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促进高质量发展。因此,必须以乡村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进程,推进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正确把握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及实践要求。总之,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共享发展规律,反映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实效性。只有认识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共享发展规律,才能真正“缩小差别”达到共享发展的目标。

  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任务目标和使命

  作者认为,党和国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是: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实现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一次历史性革命,将大力推动我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发展和变革。

  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任务  作者认为,当下实现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是:要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高质量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政府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确保乡村振兴任务的实现。

  第一,共同富裕与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作者认为,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一个核心内容。因此,我国农业产业化要在创新中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把乡村产业发展作为“三农”的重点来推动。

  第二,共同富裕与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发展。作者认为,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发展,目标就是让农民过上更加美好和幸福的生活。因此,促进农村农民的共同富裕,既要塑形,更要铸魂。

  第三,共同富裕与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法规政策保障。作者认为,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落实,要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的制度体系与良法善治的法律基础。主要有《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法治保障,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从法律层面进行保驾护航。

  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  作者认为,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一次具有跨时代里程碑历史性的战略部署,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未来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历史契机。

  第一,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终极目标。作者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设定的新目标。因此,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一项利在当前、功传千秋的庞大民生工程。

  第二,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数字化发展动力。作者认为,数字化是乡村建设实现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应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第三,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作者认为,在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要向实现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而奋斗,乡村振兴将是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国农业要发展成为强势农业,在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需总量平衡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打造大国强势农业形象,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  作者认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机遇和担当,更是时代的使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中央基于我国基本国情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而提出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

  第一,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作者认为,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的选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来实现共同富裕是一种必然性。

  第二,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当代路径。作者认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长久以来的共同期盼,也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尤其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既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农民全面发展、农业农村全面进步的基础所在。

  第三,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作者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因此,当下我们应敢于担当,落实共同富裕战略,凝聚发展共识,肩负国家强大使命。只有振兴乡村,复兴中华,我们才不辱使命!

  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  作者认为,当前在我国夺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实行乡村振兴和建设新农村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和使命。

  第一,共同富裕是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作者认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和伟大壮举,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我国也开启了共同富裕与改革开放的新征程!特别是从“先富”迈向“共富”是一个新里程碑,从“共富”走向“共富示范区”是一个样榜里程碑,从“共富”道路走进治理现代化是一个新里程碑。

  第二,共同富裕是民族解放的初心使命。作者认为,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梦想和追求。特别是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一部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所以,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解放的初心使命!尤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不同时期和阶段,党和国家领导都强调实现共同富裕问题,这些思想充分反映我国实现共同富裕是改革开放的初心使命。

  第三,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作者认为,在中国的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经济文化的繁荣景象。当下中国人民都在呼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特别是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的千年梦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体现。因此,我们必须要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向往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生活,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实现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企业的使命  作者认为,实现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是每个中国人、尤其是企业界和企业家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与时代担当。因此,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一,实现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是企业使命。作者认为,实现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是当下我国企业的一项重要使命。因此,要认识企业的社会属性,要认识企业的社会责任,要认识企业的社会使命。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第二,实现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民营企业的担当。作者认为,民营企业积极担当社会责任,是企业家高素质的表现。在实现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中,我国民营经济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有:

  一是民企是实现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重要力量作用:民企是实现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生力军,民企是实现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排头兵”,民企是实现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重要力量。

  二是民企在实现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重要主体作用、体制创新作用、公益慈善作用。

  三是民企实现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助力社会发展作用。即民营企业引领乡村产业腾飞、民营企业促进乡村收入提高、民营企业助力乡村创新创业等。

  第三,实现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企业家的使命。作者认为,在实现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企业家作为一个群体,不管是国有企业家还是民营企业家都有自己的担当和责任。主要表现有:

  一是从民营企业家在实现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使命来看:要彰显企业家精神,要有家国情怀精神,要有与时俱进精神。

  二是从民营企业家在实现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责任来看:民营企业家既是“实现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受益者、参与者,更应是“实现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践行者、推动者。因此,要踏踏实实办好企业,要“先富”带动“后富”,要助力文化事业发展。

  三是从民营企业家在实现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担当来看:作者结合自己实际,积极参政议政,进行建言献策;积极参与调研,提供政府决策参考;理论联系实际,探索企业“共富”路径。作者深刻认识到企业家不仅是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更应该是企业的思想者和领航者。所以,既要有责任和义务,更要有使命和担当!

  因此,《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的使命》一书,既将理论性、历史性、现实性、知识性、可读性融为一体,又从新视野与维度提出一些新理念和观点,在许多方面可圈可点,值得大家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