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由中国商业股份制企业经济联合会、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联合主办,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京忠智库支持举办的“2022中国高端人才就业发展大会暨稳就业•保就业•促就业高峰论坛”在京召开。大会以“汇智聚力 成就未来”为主题,旨在推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提质增效。

图为会议现场

  中国商业股份制企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孙军代表主办方致辞。孙军说,稳就业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要落实好稳定经济大盘的各项措施,就要把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摆在宏观政策当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促进就业形势不断地改善,最大限度彰显我国人才制度的优越性,激发人才创新的活力。

  与会嘉宾通过主旨演讲、圆桌对话、主题发言等多种形式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进行交流探讨。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在主旨演讲中谈到劳动领域在数字化条件下出现了三个趋势性的变化:第一个趋势,我国“十四五”期间将进入高技能人才引领的技能时代,人口红利向技能红利转变,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跃升。新技术革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导向,合力推动劳动领域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第二个趋势,从劳动力供给上看,正由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第三个趋势,大批新生代劳动者投入到外卖、快递、网约车、家政、平台服务、信息服务、网络直播带货等“数字化+生活服务”线上线下融合的现代服务新业态,即使在疫情期间,其数据驱动、网络支撑、平台协同快速增长,显示了新业态的生命力和经济的韧性。

  杨志明认为,现在的新生代更多倾向于快乐劳动、体验劳动、有技术新鲜感的劳动,所以要鼓励技高多得,鼓励大学毕业生和优秀蓝领、农民工企业家率先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要加大人才培育的创新力度,比如高技能人才的制度设计,从学徒工、中级工、高技工、技师、高级技师、首席技师到科技技师,技师和工程师要打通通道,要有同样的待遇。这样,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一样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要加大吸引人才环境创新的力度,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这样才能使人才流、物质流、信息流、技术流不断地流入人才聚集的地区,形成人才引领的高地。

  在圆桌对话环节,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创新工作委员会主任李静说,一方面我们看到就业难,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在高端人才市场,大量创新的事情没有人做,这是一个结构性矛盾。李静建议高校毕业生要真正认清时代的特征,把握时代的要求,下决心学习创新理论与方法,要自我主动地具备这个时代最需要的能力。“你有了创新的能力,不是你需要工作,而是社会各个行业、各个单位需要你这样的人。”

  结合几位嘉宾的观点,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研究室副主任鲍春雷用三个关键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提出建议,一是“创新”,现在的社会创新成为常态,包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技术、科技服务企业等,这些都为大学生就业开辟了新的空间。二是“坚持”,不管创业还是就业,都是长期坚持的过程,不能太急功近利,应该立足长远。包括从企业方的角度,也应该为年轻人搭建更好的平台,提供更好的舞台。三是“做好匹配”,短期来看,要做好岗位的匹配,长期来看,要做好专业和技能的匹配、人才和社会需求的匹配。

  大会同期举办了央企国企促就业行动启动仪式,会后举行了“促就业”现场面试活动。大会由中国商界品牌研究院承办。